首页 > 综合资讯 > 游戏攻略 > 旅行青蛙哪里好玩 旅行青蛙为什么这么多人玩

旅行青蛙哪里好玩 旅行青蛙为什么这么多人玩

责任编辑:匿名

最近想必都知道《旅行青蛙》这款游戏了吧。其实现在除了《恋与制作人》就是《旅行青蛙》(旅かえる)了。这款游戏在朋友圈疯狂传播,以至于让小编开始好奇它为什么会这么火爆。小编进去之后玩了一会,咦,我的呱怎么自己出门?到现在小编都在唠叨,我的呱怎么还不回来,是什么东西让这款游戏一玩就上瘾呢?

这款手游到底怎么玩?玩的是什么?

首先介绍一下这款游戏。《旅行青蛙》是在去年12月初上线的一款放置类手游,经过一个月的时间,这阵风就从日本刮到了国内。

不瞒你说,我下这款游戏只是想找点乐子,可没想到除了开始给蛙起了个名字以后,我就不知道该干嘛了。当时我还问坐我旁边的同事这款游戏到底玩的是什么,因为乍看之下,在《旅行青蛙》里我能干的事情太少了。

初次上手的时候都没有找到互动的点,但一件能流行起来的事物,势必有它与众不同的地方,才能让人觉得很新颖。而《旅行青蛙》的这个点,就在于这只小青蛙与你没有任何关系,你就是一个旁观者,看着它在屏幕里度过"蛙生"。

人家的孩砸吃什么?你的孩砸又吃什么,别输在了起跑线上!

你在游戏中唯一能做的,就是充当它父母一样的角色,给你的"蛙儿砸"准备东西(既然是儿砸了,以下"它"全部改为"他")。就好比小时候父母每天晚上给你收拾书包一样,你可以给他带食物、护身符以及道具。

当然了,这些东西也分三六九等,你儿砸吃的用的好不好,决定了他去哪,去多长时间,以及给你带回什么纪念品。他不在的时候,你就收拾收拾外面的三叶草,也就是游戏中的货币,用来给他买东西。

还需注意的是,你的儿砸也是有小伙伴的,而且孩子之间都有攀比心理。想想也是,小时候班上有变形金刚、有 Gameboy 并且愿意让大家玩的同学一定特受欢迎。

没错,你的儿砸也一样!什么小蜗牛啊、小蝴蝶啊、小乌龟啊、小海豹啊(这个好像真没有)…...他们会来你家串门,这时候你要好吃好喝地招待人家。

拿什么招待呢?就是拿你儿砸带回来的纪念品,当然他们也不白吃白喝,走了以后也会快递给你一些东西作为回礼。

不能让其他小朋友瞧不起我们儿砸,必须得带好吃的

所以这游戏在玩法上就形成闭环了收割三叶草给你儿砸买好吃好喝的儿砸能去更好的地方给你带回更好的纪念品儿砸能有更多的小伙伴收到小伙伴们更好的回礼给你儿砸带更高级的好吃好喝……买不起就氪金买三叶草吧!

你儿砸吃不饱穿不暖,还不是因为你这个抠门家长

除此之外,你就与你儿砸没有任何交集,因为孩子大了,父母也不能老管着。你在游戏中能干的,也就上面我所说的这么多,三段文字把游戏能玩的东西基本上全概括了。

但这款游戏的魅力就在于,它触动了玩家心底那颗"父母心",你真的像一名家长一样,看他在家的时候就盼着他出去,唠叨他别老宅在家里玩游戏(哦不对,是看书)。等他真走了,你又老想打开游戏,看看儿砸回没回来。

好不容易给盼回来了,还不愿意与你敞开心扉,写日记的时候都要背着你。是啊,孩子也是有隐私的,不过孩子也有能跟你分享的东西,那就是能看看他旅行时拍的照片,收拾一下他带回来的纪念品。然后,就关掉应用,该干嘛干嘛去吧!放置的是游戏,玩的是对儿砸的牵挂,让你对一款游戏无时无刻地走心,制作这款游戏的公司可真会玩。

年轻人就该多运动,别老宅在家里玩游戏(哦不对,是看书)

写日记的时候,他只用屁股对着你

什么样的公司能琢磨出《旅行青蛙》?

制作它的公司是 Hit-Point ,这家公司最早是做传统的日式 RPG 游戏的,但后来因为《猫咪后院》的成功火了起来。这家公司其实挺会做那种"闲着时就玩两下"的小游戏,并一发不可收拾,在此后接二连三地推出优质作品,每一款的创意都让人为之一笑。

这个不大点的公司,却频频做出流行度极高的游戏,可以说是非常有才了

《旅行青蛙》为什么能这么火?

这个问题还要从游戏本身来分析。下面是我的一点不成熟的小见解。

首先, Hit-Point 选对了题材,并且给它赋予了可爱的外表。你可别小看它,外在的吸引力是能让玩家选择和下载的第一步。

换句话说就是,这款游戏和玩家有没有眼缘。玩家在应用商店里看截图就没有下载的冲动,游戏里面做得再好谁又能知道呢?这事儿还真挺"外貌协会"的,特别是这种放置类的游戏,要么可爱、要么奇怪。

显然可爱的路线更为保险,更符合大众的审美,小猫小狗做的人太多了,这次就换成了小青蛙。

全世界喜欢蛙的人可一点都不比猫少,尤其是日本人,他们对蛙更是情有独钟。所以,让玩家能在商店里一见钟情,这就是好的开始,也就成功了一半。

不信打开商店搜一下"放置类"游戏,你看看有多少名字类似"天天挂机"的游戏直接输在了起跑线上。

这些跟我都没眼缘

其次,是游戏类型的选择,放置类题材游戏本身就有火的潜质。因为这类游戏入门成本很低,操作极其简单,就和上文中说的一样,玩法基本上就是"没事儿打开点两下"。

放置 Play,Play 的是放置游戏的主要内容是"搁着",打开游戏,交互的内容都是为了更好的"搁着"。这类游戏也因此跨越了语言障碍,全世界的玩家都能无师自通。这就为拥有庞大的用户基数提供了最必要的条件。

关掉游戏的时候才是真正地玩游戏,而打开游戏的操作是为了更好的"关掉游戏"

但你会发现,满足以上两点的游戏依然有很多,为什么火的偏偏是《旅行青蛙》呢?

因为这款游戏能准确把握住玩家的"牵挂心理"。我们一提到放置类游戏,能想到的玩法都是"角色升了多少级""地下城打通多少层""院子里收了多少菜",这些玩法不是说不好,而是太多了。

而且,这些放置类的游戏只是让玩家有了"成长"与"收获"的心理,依靠奖励不断地刺激玩家持续玩下去,是挺有意思,但总有审美疲劳、满足感溢出的时候。

说白了就是玩腻了,而且很快就会达到这个阶段,欲望被填满后,就觉得游戏没意思了。而《旅行青蛙》所抓住的"牵挂心理",却是长期的、折磨人的。就好像某首歌里唱的:"想念是会呼吸的痛。"前面所说的放置类游戏让我愉悦,而《旅行青蛙》却让我痛苦、思念,并为之欲罢不能。

可以说,这款游戏的核心就是在游戏中放大玩家的"牵挂心理",让玩家更有"为人父母"的代入感,无时无刻地都惦记着儿砸。

《旅行青蛙》所放置的,是对儿砸的牵挂

而在你牵挂过程中,还会产生"操心"以及"碎碎念",这就成为了玩家之间传播的内容。你就像一个操碎心的父母,和邻里街坊抱怨着你家孩砸多不省心。只不过真正的父母可能是在小区门口干这事儿,而你是在手机里的社交平台上。

朋友圈、微博,不都在传播着你的好友对儿砸的"牢骚"?然而除了抱怨,还有炫耀。

小时候你的爸爸妈妈会因为你考了前十而骄傲,你在《旅行青蛙》里也会因为儿砸回家给你带了好的纪念品而欣喜。难道你不想在朋友圈里晒晒儿砸有多孝顺吗?你一定会的。

对儿砸的埋怨成为了传播的载体

相关文章

相关游戏